福建前首富不“熬”了,手握132亿,私有化退市

2023-07-12 08:09:08 来源: 侃见财经

流动性以及估值问题,成了不少港股上市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不少企业至少选择了两地或者三地上市。


(相关资料图)

此前,王健林曾因为估值的问题,在港上市成功之后,又选择了私有化,但是在行业的寒冬之下,万达商管的上市成为了王健林的硬伤。与地产行业不同,一些消费类企业以及小家电类企业,决定不在港股市场“苦熬”,选择了拆分或者私有化退市。

近期,JS环球生活因为估值的问题,就将旗下的SharkNinja(除亚太地区的业务)拆分出去赴美上市,而这一块业务占据了JS环球生活总营收的70%以上,这说明了港股目前的估值对于一些成熟的企业,确实吸引力有些不足,因此有一些现金流充裕的公司选择了私有化退市。

而达利食品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达利食品背后的掌舵者许世辉家族,曾是福建的首富。且达利食品旗下的产品包括达利园、可比克、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等,相信不少80、90后都不陌生。

6月21日,达利食品临时停牌。

6月27日晚,达利食品突然发布了私有化退市公告,决定不在港股市场继续“苦熬”。对于私有化的原因,达利食品解释道,因为股价低迷。公司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股价表现不理想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私有化利于公司实施长远策略。

值得玩味的是,2015年达利食品上市时,发行价为5.25港元,停牌前的价格为3.48港元(后复权价格为4.9港元)。也就是说上市七八年时间,股价一点也没有涨,甚至还是破发的状态。

达利食品公告显示,公司此次的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3.75港元,较2023年6月20日收盘价每股2.72港元溢价约37.87%。达利食品还表示,私有化注销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套现”的良机,投资人在获得资金的同时还能寻找其他投资机遇。根据达利食品的股权结构,此次要约收购股份的总代价为57.07亿港元。

侃见财经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实际上自达利食品IPO之后(当时募资了88.94亿港元),就再也没有通过股权发行去筹集资金,相比IPO募资,达利食品上市的七年时间里,累计现金分红已经超过了175亿元,也算比较“厚道”。而且低迷的股价以及大部分时间每个交易日1000万港元左右的成交,对于一家接近500亿港元的上市公司而言,的确很难反映它的价值。因此从融资的角度而言,维持上市公司的地位十分有限,但还必须支出维持上市公司地位的成本,着手有点不太划算。

当然造成这种原因的,一方面是市场环境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达利食品自身业绩的问题。通过查阅财报,侃见财经发现,2017年至2022年,达利食品的营收分别为197.99亿、208.64亿、213.75亿、209.62亿、222.94亿、199.5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4亿、37.17亿、38.41亿、38.49亿、37.25亿、29.90亿。也就是说,达利食品自2017年开始,业绩几乎原地踏步,甚至还有所下降,业绩原因也可能是导致达利食品股价低迷的原因之一。

那么达利食品为什么选择此时私有化,侃见财经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目前达利食品账面现金流非常充裕,截至2022年12月31日,达利食品的期末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32.1亿元;

第二,当下私有化要付出的成本并不高,只有57亿港元,代价较小;

第三,A股已经完全实现注册制,上市要相对容易很多,而且因为流动性比较充裕,因此达利食品想要在A股上市,必然估值要高很多。

综合而言,侃见财经认为,港股目前受制于流动性的以及加息周期的问题,很多优秀的公司都已经被低估,如果港股市场不能充分的释放流动性,那么一些优秀的公司选择其他的上市途径势必会成为一种潮流。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斯瓦泰克爆大冷!温网头号种子1-2无缘4强,半决赛一组对阵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