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之变 看城乡融合的双向奔赴

2023-07-30 09:33:54 来源: 浙江日报
03:23

潮新闻 记者 郁馨怡 王志杰 徐惠文 共享联盟·秀洲 汪亚玲 凌宇伦

什么是嘉兴?江南水乡,风景如画,人才济济,经商有略,百姓安居。这,就是嘉兴。当厚重的人文,遇到独特的地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小镇和街道,便在历史的长河里拔地而起,构建出嘉兴的轮廓。百年变局,唯变不变。浙江日报嘉兴分社联合各融媒共享联盟单位推出全媒体策划《镇街72变》,通过全方位、矩阵化的融媒报道,从观察各地镇街跃迁式发展,打开一扇观察嘉兴蝶变的窗口,一扇聆听浙江故事的窗口,一扇窥见中国式现代化奋斗之路的窗口。

“左手城市繁华,右手田园诗意”。这是来自新塍镇的诗意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塍镇航拍照。拍友 俞永华 摄

新塍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有着“浙北粮仓”的美誉,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

产业发展格局多样,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这些年,在新塍镇这片13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着华丽精彩的蝶变跃升。

村庄变社区 旧貌换新颜

火炬花苑。(新塍镇 供图)

阳光映照着粼粼水面,道路两旁是绿荫美景,楼房整齐划一、管理井然有序、配套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人们来到火炬社区,就能看到一幅幸福宜居的美好画卷。

然而,20年前的这里是另一番模样。从前,火炬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传统的粮食村,村民分散居住,他们大多以种田养蚕等农业生产为主。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率先成立了社区,建设以搬迁农民为主体、城镇居民、新居民共参与的城乡融合社区。

2003年起,火炬村多个村民小组陆续征地拆迁,村民们分批住进了高桥花园、陡门花苑等小区,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2014年,火炬村启动土地综合整治,剩下的村民也全部搬迁;3年后,村民们如愿搬进火炬花苑。

随着98.6%的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农民的“农房”置换成了“公寓房”,户均拥有安置房3套,面积近300平方米,每户每年增加房租收益超4万元。

2022年6月30日,火炬社区成立,在原火炬村行政基础上,打造城乡融合型社区。2022年,作为秀洲区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先行试点,火炬村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全省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如今,不远处的火炬花苑二期正在建设中,将建成28栋高层住宅、一幢幼儿园和一些配套用房,住宅总计3241套,可安置约1100户。

小田变“大田” 增产又增收

三伏天,听取蛙声蝉鸣一片。在天福村“万亩方”高标准农田,连亘1.12万亩的广阔农田,绿油油的、长势喜人,预示着几个月后丰收的喜悦。

作为嘉兴市最大的产粮镇,该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近年来,新塍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结合“非粮化”整治、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用地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优化了农村路网、河网,土地利用结构由过去的碎片化转变为当前的规模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0.59 万亩。仅 2022年,新塍镇粮食复种面积总计12.54 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21 亿斤,连续两年突破亿斤。

去年11月,新塍镇等2镇(街道)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还被列入浙江省首批跨乡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好田景”带来“好钱景”。新塍镇用好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土地产出能级,每亩流转费用也在增加,从而促进农户增收。以火炬村为例,2022年,火炬村集体经济收入1157万元,经营性收入50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秀洲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火炬花苑二期效果图

“我们以‘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质量、最好的配套’为关键,全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到中关村、江南摩尔等商圈车程仅10多分钟;基本建成“30分钟公共服务圈”、特殊群体“15分钟幸福圈”;包含开放式办事大厅、“共富驿站”、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就在家门口…………“城里有的我们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火炬村党总支书记张秋生自豪地说。

据悉,到2023年年底,新塍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一番。同时,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的新塍图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皇马就是自信!为了省4亿等姆巴佩一年,这样做很冒险吗?